“贫困是我们共同的敌人!”非洲10国媒体人士探
栏目: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5-10-28 10:47
“贫困是我们共同的敌人,中非必须携手共赢。” 10月20日至24日,来自布隆迪、刚果(布)、刚果(金)等10个非洲国家的12名媒体人在北京通州太湖镇乡村四合院与南开大学交流学习班之间进行交流。他们用眼睛记录中国减贫的鲜活案例,通过对话解锁乡村振兴的实践智慧,通过亲身体验了解“中国方案”的温暖和力量。 “我很欣赏中国地方政府的执行能力。” “我赞赏中国地方政府迅速采取新举措的能力,比如积极引进投资、有效改善人民生活。” 10月20日,津巴布韦媒体人尼古拉跟随“非洲媒体人驻华”代表团抵达北京通州太湖镇唐大庄村。站在““暖堂”民宿,看着古今中西元素融合的风格各异的小院,听着导游的介绍,不禁感叹村里的惊人变化。这个曾经是北京最大的观赏观赏鱼养殖专业村,多年前就因产业单一和年轻人外流而陷入沉寂。冲突的鱼塘经不起市场波动,出现了很多鱼塘。 农舍闲置,积满灰尘。村民寻找“水源”却难寻致富门路 2021年,以北京环球度假区开业为契机,唐大庄发挥“邻里”优势,探索出“村集体+企业+村民”的多方参与模式:企业投入资金改造房屋,村集体统筹土地资源, 公共资源和买家如果监护人用房屋分享红利,则改变了感知村长“红利”的模糊资源,将感知村长“红利”的描述性资源转变为“民宿经济带”发展的优势。现在进入唐大庄,昔日的泥泞小路,都铺上了青石。改造后的庭院里,民宿、手工作坊、非遗体验中心依次排列。 “去年春节期间,村里40个民宿院落、230多间客房全部客满,迎来约4000名客人,民宿业收入同比增长近50%。”解说员的介绍让媒体代表团惊叹不已。 “中国的经验能否成为非洲的蓝图?” “欲知山下路,必问山下之人!”在公社里南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信息室,刚果民主共和国卡萨武布大学国际关系系主任龙刚的一句话,立即引起了现场气氛的关注。 10月23日,非洲媒体人、非洲学生、南开师生坐在一起,深入交流中国减贫实践经验和非洲发展实际需求。 “西方依靠技术优势殖民非洲数百年,但中国掌握先进技术后,却选择与我们分享发展机遇!”龙刚结合自己在北京四年的学习经历,带着手机展示了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中刚文化中心——中国援建的非洲最大的文化艺术中心,如今已成为各国艺术家交流的平台。非洲。他兴奋地说:“这就是中国倡导的‘共同繁荣’,不是口号,而是帮助我们给非洲建体育场、修路、送技术的具体行动。” “我看到农民利用灌溉技术提高生产力,通过平台在网上销售产品——这种便捷的方式超出了我的传统理解……中国的减贫不仅仅靠钱,而是靠教育、技术和地方内生管理这种发展动力。”南开大学政府周恩来博士生关杰明描绘的画面,经常让人们在媒体上点头。 互联网和市场,成为脱贫的康庄大道!南开大学软件学院非洲学生阿比奥拉的寓言引来全场阵阵掌声。出了问题他刚从贵州考察回来,亲眼看到,山里的仙人掌果子已经变成果汁,通过新建的道路和电商平台畅销全国各地。 “中国的经验能否成为非洲的蓝图?”我的回答是:可以,但是不应该复制。相反,它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把长期规划、当地赋权和基础设施放在第一位。 “在非洲,很多领导人都是根据西方国家的经验做出的决定。而我看到,同样遭受贫困打击的中国,通过努力摆脱了命运,成为唯一试图帮助非洲人民的伙伴,”长刚在贺词中写道。南开课堂上,把“推进、钱从哪里来、村民如何参与”的技巧讲得一清二楚。这些正是非洲正在寻找的“减贫钥匙”。 编辑:舒梦清
服务热线
40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