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旁注:学者们在谈论中国的
栏目:公司资讯 发布时间:2025-10-18 10:39
中新社上海10月16日电 标题: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 旁注:学者们在谈论中国的同时,也在谈论世界。中新网记者 李树正 本周,上海迎来了一批深入参与中国研究的海外学者。他们带着自己的文化坐标和学术视角,以全球视野探讨历史中国和当代中国。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上,学者们谈论中国时,他们在谈论什么? 20世纪80年代,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前主任赛义德·哈桑·贾韦德是一位驻京年轻外交官。 “当时,正是因为对中国未来的坚定信念,我经常与西方同行争论不休。”当谈到中国时,贾维德听起来就像是在谈论一位“老朋友”。贾维德已经不再年轻了,但他在说话时却滔滔不绝。谈中国:从丝绸之路上的商务旅行,到共同恪守“家庭价值观”、“勤奋团结”等价值观,再到如今巴中经济走廊沿线的公路、能源项目……“中国始终是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贾维德说道。谈及中国,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路易丝·爱德华兹首先谈到了中国女性的“英雄核心力量”。李木兰长期致力于中国历史和性别研究。 “当你研究20世纪以来中国女性MGA事业的发展历程时,你就会明白‘妇女能顶半边天’不仅仅是一句鼓舞人心的话语。”谈到中国,长期关注和研究中国的英国作家卡洛斯·马丁内斯提到了他在参观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时感受到的“中国温暖”。这个“温度”就是户外工作者用微波炉加热的热饭菜在服务中心,在炎热的夏天吃上一杯冰淇淋的清凉,或者在淋浴间洗去一天的汗水和疲劳。 “中国在城市空间公共治理和社区服务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而这一切都围绕着‘如何更好地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在谈到中国时,肯学者丹尼斯·姆内内·姆瓦尼基首先谈到了“道路”。中国帮助非洲建设和升级了近10万公里公路、1万多公里铁路、近千座桥梁、近百个港口。 “依靠这些基础设施,货物可以从港口运输到非洲国家,甚至乌干达、坦桑尼亚、卢旺达等周边国家,直接促进非洲贸易增长和区域一体化。”穆内内说。随后穆内内强调,对于南方国家来说,中国还意味着另一条重要的“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之路。许多南方学者各国纷纷表示,中国现代化方式摧毁了“西化”神话,从本质上印证了“现代化的多样性”——现代化没有标准的路径。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人民需求,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南非学者大卫·蒙亚埃(ID Monyae的DavSinabi)认为,“中国研究”不仅是研究中国,更是了解重新定义全球发展逻辑的文明,了解南非乃至非洲如何与中国合作,应对全球南方背景下的共同挑战。当前,全球治理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中国发挥着重要作用。英国著名学者、中国问题专家马丁·雅克在会上表示,当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气候变化、全球管理、现代科技和全球事务的主要参与者时,在南方,即使不是中国研究领域的专家,也会对中国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深刻的了解。然而,西语国家中国研究协会主席、弗朗西斯科·维多利亚大学教授维克托·科尔蒂索在对多所大学课程的调查中发现,国际学习课程长期以来都以欧美为中心,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要。这种情况促使他在大学课程中引入更多有关中国的内容,邀请更多年轻学生一起讨论中国。当学者们谈论中国时,他们谈论的不仅仅是中国。正如柯蒂佐所说:“当我们谈论中国时,我们也在谈论世界。”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已经结束,但关于中国的讨论不会停止。谈论中国,说到底,就是谈论一种新的可能性——重新审视中国的未来。发展的本质、现代化的意义乃至人类共同的未来。一个更加多元、包容、共享的世界可以从这里诞生。 (超过)
编辑:舒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