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以来,截至今年9月底,上海外高桥港区海通国际汽车码头累计出口国产汽车超过532万辆。
中新网上海10月21日电 (杨斌江宇)据上海海关21日发布的统计,“十四五”以来,今年9月底,上海外高桥港区海通国际汽车码头(以下简称“外塘海通码头”)出口量年均增长10.6%,新能源占比 车辆数量从 34% 增加到 59%。作为最大的汽车滚装进出口码头,平均每天有4000辆国产汽车从外港海通码头出发,驶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批国产汽车在海通国际汽车展“整装待发”位于上海外高桥港区的胆汁码头。上海海关供图 “五年前,当我第一次走进外塘海通码头时,那是一座初具规模的滚装车码头。”上海海关上海外高桥港区海关第九查验组组长陈佳说。令他印象最深的不仅是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汽车“绿色含量”更高,更重要的是汽车出口“更快”、“更经济”、“更自由”。 2023年底,首个全封闭自动化立体车库将在波尔外航站海通建成并投入使用。最多可容纳6,160辆商用车。平均单车面积仅为2.37平方米,所需存放面积不到传统平场地的六分之一。已成为提高码头吞吐能力的关键引擎。三项完成后立体停车库,对外口岸海关以精准、顺畅、高效管理为目标,融合智能设备、远程管理等新技术手段,实现车辆进、出、转、存、查全流程的流畅控制和可视化精准管理,大大缩短了车辆出口通关时间。过去,平板车地面运输是汽车从工厂到出口码头的主要运输方式。 2021年以来,往来于外高桥港区与长三角港口之间的内贸船舶数量大幅增加。江海联运模式实现了与长江、上海外高桥港的港口一体化。相比只能停8辆车的平板拖车,内贸驳船装载量大,可以保证准时到达码头。此外,由于由于车辆装卸量减少,出口车辆质量损失率也大幅降低。今年7月,江海整车出口联运模式首次延伸至长江上游口岸,有效提升了出口跨境便利化程度。据汽车公司测算,相比传统的一体化报关模式,在新的嘉内联运模式下,每辆车可节省近1500元综合成本。近年来,在我国汽车出口激增的背景下,为了降低大额的物流成本,汽车企业纷纷选择建造和购买船舶,打造“远洋船队”,以缓解运力不足、货价昂贵的问题。从全球最大现役首艘滚装船“上汽安吉神城”首航开始2024年初,中国船东投资建造的清洁能源船舶在外港海通码头的装载能力,“船中国造、车翻译成纱丽”已成为新常态。五年来,外港海通码头汽车出口日夜忙碌,见证了“十四五期间我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未来,我们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做好监管服务,持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全力支持国产汽车破浪出国,打造更快、更方便、更好、 更加高效、协调、透明的营商环境。”陈佳说。(完)
编辑:聂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