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认识、深刻领会“十五五”期间的重要地位
栏目:公司资讯 发布时间:2025-11-11 10:21
认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夙愿,也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未遂的宏图大业。今天,现代中国船舶又踏上了新的关键征程——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制定了“十五”时期发展规划。这是新征程的又一次总动员、总拓展。全会指出:“‘十五五’规划是主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力以赴的关键时期,在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习近平庞卡拉书记深入阐释“十五五”时期的重要地位。研究和实施sp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全会的目的就是准确认识、深刻领会“十五”时期的重要地位。 。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是到2035年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通过实施“十四五”、“十六五”三个五年规划,我们将完成第一步的历史任务。从脚步看,“十四五”是起点,“十六五”将是最终的结局,“十五”正好处于中间。 “延续过去,链接未来”是这一时期的精准定位。全会提出,“十五五”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这是根据这一时期要做的历史工作作出的重要判断。我们可以研究一个从三个角度加深对“十五五”时代重要地位的认识。我们必须在不断奋斗的现代化进程中认识它,必须努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局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从“一五”到“十四五”,始终不变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落实全会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拓展推动科技进步重大成果关系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任务,将确保共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认识世界加速演化的世纪变迁,必须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当今世界动荡交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持续大调整、大极化、重构。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取得成果,国家间竞争与合作面临重塑。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才能赢得世界发展。在不断变化的全球竞争中主动出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世界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让它在势不可挡的复兴潮流中得到理解。我们一定要乘势而上,继续谱写这两个奇迹的新篇章。 “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即将圆满完成。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水平。今年经济总量预计将达到近140万亿元。中式现代化迈出了新的稳健步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已实现伟大开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从新的起点,开启新的征程,时机已到,仲美正有动力。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德我国发展既面临战略机遇,也面临风险挑战。这就要求我们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以高质量发展的保证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在应对冲击挑战中赢得优势、赢得未来。行天下正道,行正义事业。我们有信心、有信心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大事业。 (二)从共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看,“十五五”时期是“夯实基础”的重要阶段。从现在到2035年只有10年的时间。只有在前五年建设好马耶斯,我们才能在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里争取更大的举措。 “十五”期间,我们将加大力度,巩固和扩大优势,消除瓶颈,做强做大弥补缺点和不足,必将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这就是“打牢基础”的重要性。发展基础更加稳固,必须筑牢通向未来的物质技术基础。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只有坚实的底盘和强劲的发动机,列车才能平稳、快速地行驶。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新生产力作出重大总结,引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朝着新方向前进。 2024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领先全球。 “十五五”规划建议把“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和增强实体经济基础”摆在战略任务的首位,体现了对“立国之本、强国之本”的高度重视。把因地制宜发展新生产力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以现代技术为引领,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坚持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超前谋划未来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化中国的基础越来越牢固。让发展更有韧性,我们致力于为中国未来赢得更多回旋余地。强大的国内市场是中国现代化的战略基础。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d、构建更高水平的需求拉动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有利于经济稳定、发展稳定。五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全国统一市场建设的意见》、《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计划》……一系列政策文件相互印发,畅通制约高发展的堵点。落实全会战略部署,持续惠及民生,促进消费、投资物与投资人紧密结合,促进消费与投资、供给与需求的良性关系。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肯定会更可靠,有更多的内部动力气力。无论世界形势如何变化,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市场优势、完备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力资源优势,在加快培育新动能、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面取得更大进展,就一定能够顺应形势、打开新局面,推动中国现代化方式不断前进。 。面向未来,时代和趋势仍然站在我们一边。抓住“十五五”时期的时间窗口,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协同发力,取得系统性成果、整体性提升,可以进一步巩固筑造良好势头,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实现。这是自然的要求“全力以赴”。 “十五五”建议聚焦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部署了“十五五”时期各领域战略任务和关键举措,明确了重点领域的思路和重点活动。这里从处理三对关系的角度来深入解释一下。把握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实现质量的有效提升和数量的合理增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2035年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重要标志性指标是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就要求‘十五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保持适度速度。” 2024年,我国人均GDP将突破1.3万美元,但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世界第二最大经济体必须保持适度的速度,不能走粗放式发展的老路。必须遵循高质量发展。从“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宏观管理体系的引领作用”到“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着眼长远谋划、重点行动,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后劲。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城乡关系,采取坚定措施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十五五”规划围绕缩小地区差距和城市差距,建议部署多项务实举措,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坚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优化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它既要发展发达城市,又要发展农村。贯彻落实全会部署,要组织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各类城镇化建设,建设特色县域经济,不断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让人民幸福生活是“一个国家最伟大的事情”。保障和改善发展时代的民生,坚定不移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发展,必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无穷智慧和力量。把握内外关系,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空间。外部环境越激烈复杂,加快建设越重要牢固树立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十五五”建议提出了加强国内循环的主要任务。这必将加速形成强有力的经济周期体系,用国内周期的稳定性来抵消国际周期的不确定性。同时提出扩大国际流通,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旨在积极治理外部空间,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开放水平高的中国是投资兴商的沃土、创新创造的舞台,通过开放联通实现各方共同成功。变化带来机遇,挑战激发斗志。坚定成功信心,凝聚巨大力量,用历史精神只要我们主动克服困难、危险和挑战,我们就一定能够继续开创中国现代化强国建设和强国伟业的新局面。 《人民日报》(2025年11月11日第05页) 编辑:郑建龙
服务热线
400-123-4567